核心舱外全景相机多点位实拍-神舟十四号什么时候第三次出舱
神舟十四号乘组2022年11月17日进行第三次出舱活动。航天员陈冬已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即将出舱,航天员刘洋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
核心舱外全景相机多点位实拍,神舟十四号什么时候第三次出舱?
神舟十四号乘组2022年11月17日进行第三次出舱活动。航天员陈冬已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即将出舱,航天员刘洋在核心舱内配合支持。
舱外活动期间,两名出舱航天员将先后配合完成舱间连接装置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等作业。
国际空间站的氧气到底从何而来?
国际空间站
除了我国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22年正式启用的**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组合体平台。
国际空间站距离地球表面约400千米,由六个主要航空航天研究机构提出最初构想,16个国家共同出资建造的国际太空合作计划平台。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空间站正式开始建造,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交会对接阶段、初级装配阶段和在轨最终装配应用阶段。
国际空间站在2024年退役
国际空间站的体积非常大,可供多名宇航员同时在轨长时间驻留执行任务,自从2006年开始,国际空间站开始进入为期10至15年的**载人运行期。
但由于年久失修,国际空间站已经经历过数次漏气**,但因为一直未建造新的空间,所以也将退役时间一延再延,最后确定在2024年,国际空间站将退役,解体坠入太平洋。**也要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开始着力建造本国空间站。
空间站内的氧气从何而来
人类生存离不开必需的水,食物及空气,那么在太空环境中,接近于真空环境,如果没有空气,身体内的血液会在真空环境不断沸腾,导致水分快速蒸发,同时宇航员也会因为缺氧而**。
水和食物在空间站内比较好解决,定期通过各国的货运飞船及时送至空间站就完全满足日常所需了,所以氧气供给是唯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到今天,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1阶段,舱内低压纯氧阶段。20世纪60年代,美国阿波罗1号在地球进行低压纯氧试验时,输压管线和舱门发生摩擦,摩擦产生的电火花在纯氧环境中快速燃烧,导致三名宇航员遇难,舱门也被烧化,工作人员在5分钟后才打开了舱门。
在同时期,苏联宇航员邦达连科在纯氧环境中,将擦拭仪表的酒精棉扔在电路板上,导致发生火灾,邦达连科在事故中被烧**。
美国NASA也发现单质铝在纯氧的环境下会像纸一样快速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且散发大量的热,这证明低压纯氧舱是十分危险的。
空气比例配比方案才是最合适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外航空航天机构还采用过75%氧气与25%浓度的氮气混合,但是宇航员也不能长时间适应此气体,无奈最终放弃。
第三阶段,按照地球上的空气成分和比例制作混合气体,采用22%氧气和78%的氮气,这种配比方案一直沿用至今,舱内的压力和氧气浓度都和地表相接近,这也让国际空间站中的宇航员能够适应长时间的在轨工作。
国际空间站已经运行十几年,为什么氧气还没有被耗尽?
宇航员在空间站所需要的氧气量是非常大的,只依靠货运飞船运送储备氧气肯定不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只能通过国际空间站上的仪器制造氧气。
国际空间站如何制氧呢?通过电能,可以将水电解成氧气和氢气,而电能利用空间站外的光能板就可以解决,空间站内有多套电解水的设备。
一升水就可以电解出620升氧气,一名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大约是550升。宇航员会收集呼出的二氧化碳,电解出的氢气会在高压高温密封的萨巴杰反应器中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甲烷和水,甲烷会被排出,而水又可以被循环利用。
空间站上水利用率非常高
所以只要空间站的水资源储备足够,氧气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宇航员,空间站的水资源利用率也非常高,所有的废水都会被回收利用。
这些废水就包括宇航员的尿液、汗液和水蒸气等,都会经历蒸馏、杀菌、过滤等过程,处理成能饮用的水。
另外国际空间站上还有许多备用氧气储备,国际空间站上配备了氧气罐、氧气瓶和固体制氧剂,这些都是宇航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最后
人类早已经习惯了在地球上的生活,所以在空间站上,科学家按照空气仿制了空气的配比,这样才能够使宇航员长时间地适应太空生活。
9天前,我国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成功径向对接空间站。在2022年,我国空间站将完全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而国际空间站也即将退役,两年后太空中将只有**空间站。
向我们的航天英雄致敬,期待神舟13号乘组平安、凯旋归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航天12号有什么作用?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载人航天全面进入第三阶段。这一步计划是我国航天发展近30年来最核心的目标,即:建立一座“天宫”(天宫空间站),让“天神”(宇航员)长期驻留运营。
距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8年后,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乘载飞船的三名航天员也将进入空间站,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工作。此次神舟飞船的主要任务是运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空间站运转,开启空间站长期有人照料情况下的在轨运行。还有四项主要任务,包括:
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总体看,神舟十二号飞船,将实现五个首次!
1、首次实施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3、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并且长达3个月;
4、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5、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神十四航天员出舱评价?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北京时间9月2日0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周密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征太空?
他们是带了手机进入到空间站的,而且不仅带了手机还带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和地面上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可以从央视的**报道和直播视频里都可以看到,之前的神舟十二号飞船的三位宇航员就带了手机,而且是人手一部,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船的三位宇航员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宇航员手里拿的的手机
宇航员向我们展示的手机画面
宇航员们带手机是用来干什么呢?
其实他们使用的手机和我们平常使用的手机都是一样的,用途也一样,可以用来正常接打电话和上网,还可以和地面进行网络视频。除了和地面工作人员沟通工作外,也可以在闲暇的时间和家人打电话和视频聊天,非常的方便。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播放视频和音乐,进行娱乐活动,放松心情,为枯燥的太空生活增添一分乐趣。
而且,宇航员还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扫码,没错,空间站里也是可以扫码的。因为货运飞船带的货品和包裹实在是太多了,达到5吨多的货品,200多个的包裹。为了方便宇航员们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想要的包裹,可以利用手机进行扫码知道包裹所在的位置,以及包裹的具体信息等,既快捷又精确,可以节省宇航员宝贵的时间。另外,宇航员可以利用手机上的app来控制空间站的灯光照明,实现空间站的智能化。
那么,空间站里手机的信号从哪里来呢?
使用手机离不开网络,空间站里的网络和地面的网络基本都一样,数据传输速率和地面几乎没有区别。航天员一进到空间站就陆续安装各种设施设备,这其中就有WiFi,连接上空间站里的WiFi,宇航员们就可以使用手机开展正常的工作了。空间站里的WiFi信号又是哪里来的呢,其实主要是来自同样是在太空里的中继卫星,通过它就可以和地面实现不间断的通信了。
所以,宇航员们是可以带手机进入到空间站里的,而且和地面的没有什么区别,手机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的帮助和便利,可以说是宇航员在空间站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好帮手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电脑百科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ngguangwei.com/15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