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
便携,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重要优势,但很多时候,我们离“合盖即走,开盖干活”的理想场景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你还得带一只鼠标,除非你用的是MacBook。Windows笔记本和MacBook孰优孰劣,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论,但有一点是Windows阵营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在MacBook的触控板面前,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都是垃圾。
当触控板已经成为MacBook的亮点之一时,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仍属于勉强可用的水平,鼠标,是每一个Windows笔记本的标配。所幸不是所有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都不思进取,这几年除了微软在软件层面的努力推进外,一些厂商也在对自己的触控板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力求在体验上向苹果看齐。
要搞清楚为什么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为什么难用,我们第一得了解MacBook的触控板好用在哪里。
MacBook的触控板很早就用上了磨砂玻璃,这种材料比塑料的手感要顺滑得多,但很多同样采用磨砂玻璃的Windows笔记本,为什么触控板还是不好用?
事实上,MacBook和Windows笔记本一样,用的都是电容式触控板,这和过去的手机采用的电容屏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改变触点处的电容大小,将电容的变化转化为屏幕上的光标。
用过电容屏的人就知道,它的触控精度和体验都不是特别好,电容式触控板也没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确保精度,就得靠算法来优化了。为此苹果开发出了一套可以精准预测手指滑动轨迹的算法,加上苹果的软件和硬件高度统一结合,保障了触控板的跟手性和精度。
除了触控精度不佳,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最为人诟病的还有糟糕的按压体验。大部分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都采用类似“跳板”的机械结构,即上半部分是固定的,几乎不可按压,只有下半部分留有按压空间,让原本面积就捉襟见肘的触控板雪上加霜,基本只剩下半个可用。
传统触控板的“跳板”结构
其实早期MacBook的触控板也是同样的结构,但用户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用“轻点”代替“按压”让触控板实现全局可单击。而2015年推出的Force Touch压力触控板,将触控板的交互体验提升了一个维度。
其核心是用振动马达模拟出按压的力度反馈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苹果称之为「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并且在四角都加入了力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按压的力度。
Force Touch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由安装在触控板四周的力度传感器识别按压力度大小,再震动模块模拟出按压力度的反馈,也就是说,当我们按压MacBook的触控板时,它实际上并没有被按下去,只是用电磁铁模拟的震动,给了我们“按下去”的体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在触控板哪个位置按压,都能得到一致的体验,不会出现手指在触控板上方移动找到关闭窗口按钮后,发现按不下去的尴尬。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优化,让MacBook有了大幅领先于同行的触控板体验,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追求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近年来在提升配置的同时,也开始在改善触控板体验上下起了功夫,比如华为早在2021年的MateBook X就用上了与Force Touch异曲同工的压力触控板,利用8个**的压电陶瓷片和力度感应器,实现了触控板的全区域按压和反馈,“门”字形的设计大幅增加触控板的手势**作与触控面积,更优化了防误触体验,表面的磨砂玻璃材质,让指尖的滑动顺滑且舒适。目前华为MateBook X旗舰系列最新产品已经全都用上了最新压力触控板技术。
Matebook X Pro触控板配备8个**的压电陶瓷片
前面提到,MacBook触控板之所以好用,是优秀的软硬件结合的结果,因此,有了好的硬件和算法,还需要软件的适配,才能充分发挥触控板的能力。尽管Windows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但华为还是给同行做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以最新的MateBook X Pro为例,它的触控板支持8种手势**作:
按压左上角快速将当前窗口最小化按压右上角,关闭当前窗口左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屏幕亮度右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音量上边缘左右单指滑动,调节视频进度或在Word、Excel、PPT、浏览器中切换窗口双指从右边缘滑动,调出通知中心。
调节进度
调节亮度
调节音量
华为甚至把手机上备受好评的的双指截屏功能搬到了触控板,单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快速完成截取全屏,双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启动录屏。
在借鉴行业优秀经验的同时,华为在提升触控板体验上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能看出华为并非只是为了堆料,而是真诚地想让笔记本的触控板变得更好用。
华为一向以行业引领者的形象示人,希望在触控板的体验改善上,华为也能起到带头作用,让其他Windows笔记本厂商多花点心思把触控板做得好用些,毕竟背着电脑出门负担已经够重了,鼠标能不带就不带吧。
拓展知识:
前沿拓展:
便携,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重要优势,但很多时候,我们离“合盖即走,开盖干活”的理想场景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你还得带一只鼠标,除非你用的是MacBook。Windows笔记本和MacBook孰优孰劣,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论,但有一点是Windows阵营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在MacBook的触控板面前,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都是垃圾。
当触控板已经成为MacBook的亮点之一时,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仍属于勉强可用的水平,鼠标,是每一个Windows笔记本的标配。所幸不是所有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都不思进取,这几年除了微软在软件层面的努力推进外,一些厂商也在对自己的触控板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力求在体验上向苹果看齐。
要搞清楚为什么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为什么难用,我们第一得了解MacBook的触控板好用在哪里。
MacBook的触控板很早就用上了磨砂玻璃,这种材料比塑料的手感要顺滑得多,但很多同样采用磨砂玻璃的Windows笔记本,为什么触控板还是不好用?
事实上,MacBook和Windows笔记本一样,用的都是电容式触控板,这和过去的手机采用的电容屏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改变触点处的电容大小,将电容的变化转化为屏幕上的光标。
用过电容屏的人就知道,它的触控精度和体验都不是特别好,电容式触控板也没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确保精度,就得靠算法来优化了。为此苹果开发出了一套可以精准预测手指滑动轨迹的算法,加上苹果的软件和硬件高度统一结合,保障了触控板的跟手性和精度。
除了触控精度不佳,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最为人诟病的还有糟糕的按压体验。大部分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都采用类似“跳板”的机械结构,即上半部分是固定的,几乎不可按压,只有下半部分留有按压空间,让原本面积就捉襟见肘的触控板雪上加霜,基本只剩下半个可用。
传统触控板的“跳板”结构
其实早期MacBook的触控板也是同样的结构,但用户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用“轻点”代替“按压”让触控板实现全局可单击。而2015年推出的Force Touch压力触控板,将触控板的交互体验提升了一个维度。
其核心是用振动马达模拟出按压的力度反馈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苹果称之为「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并且在四角都加入了力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按压的力度。
Force Touch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由安装在触控板四周的力度传感器识别按压力度大小,再震动模块模拟出按压力度的反馈,也就是说,当我们按压MacBook的触控板时,它实际上并没有被按下去,只是用电磁铁模拟的震动,给了我们“按下去”的体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在触控板哪个位置按压,都能得到一致的体验,不会出现手指在触控板上方移动找到关闭窗口按钮后,发现按不下去的尴尬。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优化,让MacBook有了大幅领先于同行的触控板体验,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追求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近年来在提升配置的同时,也开始在改善触控板体验上下起了功夫,比如华为早在2021年的MateBook X就用上了与Force Touch异曲同工的压力触控板,利用8个**的压电陶瓷片和力度感应器,实现了触控板的全区域按压和反馈,“门”字形的设计大幅增加触控板的手势**作与触控面积,更优化了防误触体验,表面的磨砂玻璃材质,让指尖的滑动顺滑且舒适。目前华为MateBook X旗舰系列最新产品已经全都用上了最新压力触控板技术。
Matebook X Pro触控板配备8个**的压电陶瓷片
前面提到,MacBook触控板之所以好用,是优秀的软硬件结合的结果,因此,有了好的硬件和算法,还需要软件的适配,才能充分发挥触控板的能力。尽管Windows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但华为还是给同行做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以最新的MateBook X Pro为例,它的触控板支持8种手势**作:
按压左上角快速将当前窗口最小化按压右上角,关闭当前窗口左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屏幕亮度右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音量上边缘左右单指滑动,调节视频进度或在Word、Excel、PPT、浏览器中切换窗口双指从右边缘滑动,调出通知中心。
调节进度
调节亮度
调节音量
华为甚至把手机上备受好评的的双指截屏功能搬到了触控板,单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快速完成截取全屏,双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启动录屏。
在借鉴行业优秀经验的同时,华为在提升触控板体验上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能看出华为并非只是为了堆料,而是真诚地想让笔记本的触控板变得更好用。
华为一向以行业引领者的形象示人,希望在触控板的体验改善上,华为也能起到带头作用,让其他Windows笔记本厂商多花点心思把触控板做得好用些,毕竟背着电脑出门负担已经够重了,鼠标能不带就不带吧。
拓展知识:
前沿拓展:
便携,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重要优势,但很多时候,我们离“合盖即走,开盖干活”的理想场景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你还得带一只鼠标,除非你用的是MacBook。Windows笔记本和MacBook孰优孰劣,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论,但有一点是Windows阵营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在MacBook的触控板面前,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都是垃圾。
当触控板已经成为MacBook的亮点之一时,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仍属于勉强可用的水平,鼠标,是每一个Windows笔记本的标配。所幸不是所有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都不思进取,这几年除了微软在软件层面的努力推进外,一些厂商也在对自己的触控板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力求在体验上向苹果看齐。
要搞清楚为什么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为什么难用,我们第一得了解MacBook的触控板好用在哪里。
MacBook的触控板很早就用上了磨砂玻璃,这种材料比塑料的手感要顺滑得多,但很多同样采用磨砂玻璃的Windows笔记本,为什么触控板还是不好用?
事实上,MacBook和Windows笔记本一样,用的都是电容式触控板,这和过去的手机采用的电容屏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改变触点处的电容大小,将电容的变化转化为屏幕上的光标。
用过电容屏的人就知道,它的触控精度和体验都不是特别好,电容式触控板也没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确保精度,就得靠算法来优化了。为此苹果开发出了一套可以精准预测手指滑动轨迹的算法,加上苹果的软件和硬件高度统一结合,保障了触控板的跟手性和精度。
除了触控精度不佳,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最为人诟病的还有糟糕的按压体验。大部分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都采用类似“跳板”的机械结构,即上半部分是固定的,几乎不可按压,只有下半部分留有按压空间,让原本面积就捉襟见肘的触控板雪上加霜,基本只剩下半个可用。
传统触控板的“跳板”结构
其实早期MacBook的触控板也是同样的结构,但用户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用“轻点”代替“按压”让触控板实现全局可单击。而2015年推出的Force Touch压力触控板,将触控板的交互体验提升了一个维度。
其核心是用振动马达模拟出按压的力度反馈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苹果称之为「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并且在四角都加入了力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按压的力度。
Force Touch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由安装在触控板四周的力度传感器识别按压力度大小,再震动模块模拟出按压力度的反馈,也就是说,当我们按压MacBook的触控板时,它实际上并没有被按下去,只是用电磁铁模拟的震动,给了我们“按下去”的体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在触控板哪个位置按压,都能得到一致的体验,不会出现手指在触控板上方移动找到关闭窗口按钮后,发现按不下去的尴尬。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优化,让MacBook有了大幅领先于同行的触控板体验,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追求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近年来在提升配置的同时,也开始在改善触控板体验上下起了功夫,比如华为早在2021年的MateBook X就用上了与Force Touch异曲同工的压力触控板,利用8个**的压电陶瓷片和力度感应器,实现了触控板的全区域按压和反馈,“门”字形的设计大幅增加触控板的手势**作与触控面积,更优化了防误触体验,表面的磨砂玻璃材质,让指尖的滑动顺滑且舒适。目前华为MateBook X旗舰系列最新产品已经全都用上了最新压力触控板技术。
Matebook X Pro触控板配备8个**的压电陶瓷片
前面提到,MacBook触控板之所以好用,是优秀的软硬件结合的结果,因此,有了好的硬件和算法,还需要软件的适配,才能充分发挥触控板的能力。尽管Windows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但华为还是给同行做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以最新的MateBook X Pro为例,它的触控板支持8种手势**作:
按压左上角快速将当前窗口最小化按压右上角,关闭当前窗口左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屏幕亮度右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音量上边缘左右单指滑动,调节视频进度或在Word、Excel、PPT、浏览器中切换窗口双指从右边缘滑动,调出通知中心。
调节进度
调节亮度
调节音量
华为甚至把手机上备受好评的的双指截屏功能搬到了触控板,单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快速完成截取全屏,双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启动录屏。
在借鉴行业优秀经验的同时,华为在提升触控板体验上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能看出华为并非只是为了堆料,而是真诚地想让笔记本的触控板变得更好用。
华为一向以行业引领者的形象示人,希望在触控板的体验改善上,华为也能起到带头作用,让其他Windows笔记本厂商多花点心思把触控板做得好用些,毕竟背着电脑出门负担已经够重了,鼠标能不带就不带吧。
拓展知识:
前沿拓展:
便携,一直是笔记本电脑的重要优势,但很多时候,我们离“合盖即走,开盖干活”的理想场景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你还得带一只鼠标,除非你用的是MacBook。Windows笔记本和MacBook孰优孰劣,多年来一直未有定论,但有一点是Windows阵营不得不承认的,那就是在MacBook的触控板面前,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都是垃圾。
当触控板已经成为MacBook的亮点之一时,多数Windows本的触控板仍属于勉强可用的水平,鼠标,是每一个Windows笔记本的标配。所幸不是所有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都不思进取,这几年除了微软在软件层面的努力推进外,一些厂商也在对自己的触控板进行大刀阔斧的升级,力求在体验上向苹果看齐。
要搞清楚为什么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为什么难用,我们第一得了解MacBook的触控板好用在哪里。
MacBook的触控板很早就用上了磨砂玻璃,这种材料比塑料的手感要顺滑得多,但很多同样采用磨砂玻璃的Windows笔记本,为什么触控板还是不好用?
事实上,MacBook和Windows笔记本一样,用的都是电容式触控板,这和过去的手机采用的电容屏原理差不多,都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改变触点处的电容大小,将电容的变化转化为屏幕上的光标。
用过电容屏的人就知道,它的触控精度和体验都不是特别好,电容式触控板也没好到哪里去,所以要确保精度,就得靠算法来优化了。为此苹果开发出了一套可以精准预测手指滑动轨迹的算法,加上苹果的软件和硬件高度统一结合,保障了触控板的跟手性和精度。
除了触控精度不佳,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最为人诟病的还有糟糕的按压体验。大部分Windows笔记本的触控板都采用类似“跳板”的机械结构,即上半部分是固定的,几乎不可按压,只有下半部分留有按压空间,让原本面积就捉襟见肘的触控板雪上加霜,基本只剩下半个可用。
传统触控板的“跳板”结构
其实早期MacBook的触控板也是同样的结构,但用户可通过在系统中设置用“轻点”代替“按压”让触控板实现全局可单击。而2015年推出的Force Touch压力触控板,将触控板的交互体验提升了一个维度。
其核心是用振动马达模拟出按压的力度反馈代替传统的机械结构,苹果称之为「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并且在四角都加入了力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按压的力度。
Force Touch的技术原理并不复杂,由安装在触控板四周的力度传感器识别按压力度大小,再震动模块模拟出按压力度的反馈,也就是说,当我们按压MacBook的触控板时,它实际上并没有被按下去,只是用电磁铁模拟的震动,给了我们“按下去”的体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无论在触控板哪个位置按压,都能得到一致的体验,不会出现手指在触控板上方移动找到关闭窗口按钮后,发现按不下去的尴尬。
正是这些细节上的优化,让MacBook有了大幅领先于同行的触控板体验,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有追求的Windows笔记本厂商近年来在提升配置的同时,也开始在改善触控板体验上下起了功夫,比如华为早在2021年的MateBook X就用上了与Force Touch异曲同工的压力触控板,利用8个**的压电陶瓷片和力度感应器,实现了触控板的全区域按压和反馈,“门”字形的设计大幅增加触控板的手势**作与触控面积,更优化了防误触体验,表面的磨砂玻璃材质,让指尖的滑动顺滑且舒适。目前华为MateBook X旗舰系列最新产品已经全都用上了最新压力触控板技术。
Matebook X Pro触控板配备8个**的压电陶瓷片
前面提到,MacBook触控板之所以好用,是优秀的软硬件结合的结果,因此,有了好的硬件和算法,还需要软件的适配,才能充分发挥触控板的能力。尽管Windows在这方面先天不足,但华为还是给同行做了一个优秀的范本。
以最新的MateBook X Pro为例,它的触控板支持8种手势**作:
按压左上角快速将当前窗口最小化按压右上角,关闭当前窗口左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屏幕亮度右边缘上下单指滑动,调节音量上边缘左右单指滑动,调节视频进度或在Word、Excel、PPT、浏览器中切换窗口双指从右边缘滑动,调出通知中心。
调节进度
调节亮度
调节音量
华为甚至把手机上备受好评的的双指截屏功能搬到了触控板,单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快速完成截取全屏,双指关节连续敲击两下触控板可启动录屏。
在借鉴行业优秀经验的同时,华为在提升触控板体验上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也能看出华为并非只是为了堆料,而是真诚地想让笔记本的触控板变得更好用。
华为一向以行业引领者的形象示人,希望在触控板的体验改善上,华为也能起到带头作用,让其他Windows笔记本厂商多花点心思把触控板做得好用些,毕竟背着电脑出门负担已经够重了,鼠标能不带就不带吧。
拓展知识: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生活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ngguangwei.com/6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