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数码相机-国产相机那个最好
它采用了数码相机行业全球首部GPS卫星导航定位数码相机P-1,以及数码相机行业内率先采用双核图像处理芯片的超薄数码相机T60。爱国者数码相机此次精彩亮相,标志着爱国者――数码相机行业里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言人、朝气蓬勃的少壮先锋势力。
爱国者数码相机,国产相机那个最好?
爱国者好。
它采用了数码相机行业全球首部GPS卫星导航**数码相机P-1,以及数码相机行业内率先采用双核图像处理芯片的超薄数码相机T60。爱国者数码相机此次精彩亮相,标志着爱国者――数码相机行业里**自主品牌的代言人、朝气蓬勃的少壮先锋势力。
摄录一体机哪种好?
爱国者**,全高清高像素家用数码**,面向主流家庭及个人用户,充分满足对摄像效果、静态照片图像像素及**控感受的平衡要求。既能录像,又能拍照,真正的摄录一体机功能。个人觉得爱国者品牌还是比较好的。过去的爱国者的数码相机就非常不错,**也应该值得信赖。
为什么安重根轻易刺杀成功?
从古至今,各国的政要及首脑,可能都会面临着被刺杀的可能。特别是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代,一些国家重要人物更意味着对别国的影响。比如二战时期日本的重要人物伊藤博文,这样一个对日本举足轻重的人物,最终便**于刺杀,而且,刺杀者还是一位并没多少特别训练的民间义士。
伊藤博文是日本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安重根却真的来自于民间
提起伊藤博文,我们可能会觉得不可饶恕,**有余辜,但人家对于日本却是有功之臣,他已经重要到被日本视为国父的地位了。
为什么他这么重要?一点都不奇怪,伊藤博文从明治十八年开始,就曾就职过四任日本首相。试想一下就可以了解,如此权威的人士,他如何不重要呢?可以这样说,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当时日本的走向。
不过,伊藤博文四次组阁,执政七年,在他的任内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的,这个人太好战了,他的野心不是一点点,而是已经到了想要踏平**,殖民朝、韩,甚至是整个亚洲称霸。
所以,伊藤博文的地位之高是可以想象的,而他的名字又是当时国民心中的”国父”级别,甚至有人说伊藤博文与丰臣秀吉是同等地位的。
但正因为他这样出名,又如此重要,所以他影响了很多国家的爱国人士的行为:为着国家计,刺杀伊藤博文。其中,安重根便是其中之一位。
提起安重根,这还真是个人物,至少以他这样的出身,可以有这样的爱国行为,那就足以让人称道了。
安重根是黄海道海州邑人,出身地主之家,从小生活的富裕让他过早接触政治群体。这是因为他父亲安泰勋与当时的开化**有着很密切的来往,这个政治群体虽然总在想着****的事情,但却还有亲日立场。
在如此复杂的政治群体立场中长大的安重根,实际上意识到”亚洲的觉醒”这个方面并不困难,因为这是当时亚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种普遍认知。但伊藤博文当时的野心是将韩国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这显然就是加重了国民身上的痛苦。
有着这样被压迫之苦的安重根,与很多谋求”大韩**”的志士组成了”断指同盟”,据说有十一个人。他们的统一任务就是刺杀伊藤博文,**日本侵略者。
这就是一个国家级人物与一个弱国草根人物的对抗,他们之间可以直接产生关系,这本身就已经非常博人眼球了,更何况安重根最后还成功地将伊藤博文如此一位”大人物”给干掉了,想要不出名也难啊。
虽说当时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并没什么国家身份,但如今的他却已经成了韩国的爱国义士,在今天高度发展的亚洲各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重根的,人们都将他视为”亚洲第一义侠”。
安重根为何会刺杀成功?不是他手段高,只是运气好而已
很多人可能会有所好奇,为何想要刺杀伊藤博文的人那么多,其中不乏国家重要的刺杀成员,为何就被安重根给刺杀成功了呢?这要真说起原尾,恐怕我们只能讲一句话:安重根运气太好了,伊藤博文自动送**。
原来,以伊藤博文这样的人物,自然是老谋深算的,他太了解自己出行所牵涉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当时他要去俄国摸察地形,想要伺机对亚洲战场进行升级巩固。但碍于某大国的权威,他只好低调行事。于是,伊藤博文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且,人如果想要办坏事时,可能都特别害怕被他人知晓,自然,他就要为自己的行动找一个合理、高调的借口。伊藤博文便掩耳盗铃地对外特别宣布了自己的行踪:个人私行。这明显是想讲给某大国听的,意思是:别多想,我出行没别的意思,就是要出去旅行一下,看个风景。
你说谁能相信呢?不但人们不相信,结果自己的出行还被天下皆知了。安重根一听,这是个好机会,于是当下就准备了刺杀伊藤博文的计划。其实说是计划,不过是临机行事而已。
因为没有太多人,也没有太多时间来计划,安重根只有一把**,为了保证射中就有效果,他只是提前将仅有的七发子弹尖都磨平,刻出了十字形的图纹,这样能达到更强的杀伤性。
按着伊藤博文的行程,安重根从海参崴出发,与另外一个叫禹德淳的一起,踏上前往哈尔滨的列车。
到了哈尔滨,禹德淳守在蔡家沟站,安重根则为了预防伊藤博文下车有变,直接到哈尔滨站等。这样两个人分了两路,而安重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就等到了伊藤博文。为了蒙混过关,安重根将自己打扮成日本华侨的样子,从而顺利过关。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安重根不认识伊藤博文。所以,当时他看到伊藤博文一行人出来的时候,只能凭猜测,看人们对其中一个留着胡须的矮个老年人敬举手礼,他便直接对着这个人开枪了。
一共打了三枪,安重根怕打得不对,于是又对着伊藤博文身后的一个高个子打了三枪。结果可以想到,虽然安重根当下就被抓了起来,可是伊藤博文则因为伤势不治,很快便一命呜呼了。
看看,刺杀就是这么简单,不认识都可以将人杀**,这样的运气是不是爆棚了?只是可惜了安重根,被俄国人抓住之后,直接交给了日本关东都督府高等**。在日本的施压下,安重根最终被施以绞刑。也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才有了安重根纪念馆。
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归国后待遇有多高?
钱学森曾说:“如果**说我钱学森为国家、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我姓钱,但我并不爱钱。”这是“**、航天、自控之父”钱学森一生高贵品质的写照,他的待遇不论多高都不为过。
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航天奠基人,两院院士。他的头衔、荣誉、功劳多的不胜枚举,小编综合来说起来就一句话,钱学森使得****、**的成功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考取并成为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学生,于次年赴美国留学。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在入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学生,十年后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火箭专家。
二战期间,他参与了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也就是**的研制工作。美国当时给钱学森的待遇非常优厚,他在大学任教时的月薪为两千美元,从事的科研项目每年有五万美元的工资,再加上其它的奖金,年收入有十万美金。
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收入水平,大概是美国普通家庭的二十倍左右。但如此优厚的待遇并没有留住钱学森为国效力赤城之心,钱学森于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当时美海军将领金布尔说:“钱学森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
在钱学森的回国请求被美国无理阻拦后,他想方设法摆脱监视,将一封信求助信通过比利时的亲戚转交给陈叔通。当时的陈叔通负责与美方谈判互换被扣留人员一事,收到信件的后,他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
**当即作出部署,让陈叔通转告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的王炳南大使,要求对钱学森一事据理力争。最终经过双方艰难的会谈,中方以释放美飞行员和朝战战俘为条件,才使得钱学森带着夫人和孩子回到了生养他的热土。
回归祖国的钱学森,牵头建立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亲自为工程师们进行培训,还对当时国家的基础科研结构进行了重组。当年,钱学森就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建立弹道**计划的建议书。第二年底,钱学森的建议被采纳。
两年后,钱学森又完成了东风**计划,并在1964年试射成功,这比我国的第一颗**的测试要早。钱学森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困难,钱学森在1955年的月薪是335.8元,相当于一级教授的水平。
1957年,钱学森当选科学院学部委员,每月增加100元的津贴。科学院另外每年年底还给钱学森500元左右的奖金。钱学森的收入,虽无法跟美国的工资比,但在国内算是很不错了,当时普通工人的月薪是32元到140元不等。
工厂厂长以及处级干部的收入在130元到270元不等。钱学森不但要负担两个孩子,还要负担父亲和岳母以及夫人奶**生活。后来父亲成为文史馆馆员,钱学森的负担才有所减轻。钱学森工资虽不少,但他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回国后住的三居室,一住就是很多年。除了工资外,钱学森还有一些稿费的收入。这些稿费本可以改善生活,但钱学森却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很好了,还有许多人更困难。他在1959年和1961年分别将3700元和11568元的稿费全部捐献。
前苏联在1957年给钱学森2.6万卢布的礼金(当时折合1.47万元**币)也全部捐献了出来。只要是钱学森与他人合写的文章,钱学森没有领过一分钱的稿费,他将全部稿费都让给一起的撰稿人。他总是说,我的工资比你高,你补贴家用吧。
当时国家为了保护钱学森安全,防止敌特分子的秘密渗透,特意安排一名食品安全员到钱学森的身边。这名食品安全员专门负责钱学森的食物的安全工作,食品化验室就设在钱学森家的旁边。
钱学森家每天购买的食物都要经过化验室化验,确认安全后才交给炊事员,还规定钱学森家里人不允许外出购买食物,每餐后食物都要保存一天,之后才能丢掉。这些都保证了钱学森的安全,也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009年,钱学森北京去世,享年98岁。这样的一位品格高贵、大公无私,为祖国航天和**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什么样的待遇都不为过。钱学森就是中华儿女报效祖国的一个典范,值得所有海内外的**人去学习。
致敬钱学森,点赞钱学森!
他的手下都去做什么了?
王亚樵昔日的“小弟”华克之,曾经这样评价:“王亚樵是一个精神旷达,乱七八糟的好汉……”,而这位在民国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好汉,却**得非常凄惨,而且,还与自己手下的老婆有关。
1935年11月,王亚樵秘密组织骨干成员孙凤鸣持枪刺杀**,未曾想,行动失败。
无奈之下,孙凤鸣掏出**,对着汪精卫连开了三枪,将汪精卫打成了重伤。
**听说后,大发雷霆,他狠狠地给戴笠下达了**命令:“悬赏100万,捉拿王亚樵;捉不来活的,就要**的。”
王亚樵听闻这个消息后,先是逃到了**;后来,为了彻底摆脱戴笠的追杀,他带着20余名部属及其家眷从**辗转到了广西梧州。
这里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地盘,这两人与**貌合神离,几乎处于半**状态。
因此,在王亚樵看来,广西梧州应该是最安全的。
起初,事情就像王亚樵预料的那样,戴笠根本找不到他的藏身之地,更别说是刺杀他了。
直到有一天,戴笠的手下想出了一条“以人寻人”的妙计,才算是将王亚樵一步一步置身于危险之中。
原来,王亚樵有一个得力干将,叫余立奎,此人,因为在南京参与刺杀汪精卫被李怀诚出卖而遭到逮捕。
为了查到王亚樵的藏身地点,戴笠安排特务对余立奎百般折磨,但是,余立奎是一个硬汉,任凭特务狠狠毒打,他始终不肯透漏有关王亚樵的半点儿信息。
可是,戴笠打听到,余立奎有一个小妾叫婉君,对王亚樵及其重要部下十分熟悉。
于是,戴笠决定从婉君入手,寻找王亚樵的线索。
戴笠安排特务接近婉君,并假装好心地劝道:“蒋委员长一向器重王亚樵的才干,找到他是为了救他、重用他,至少可以委任他一个省主席当当。”
为了打消婉君的疑虑,特务们还对婉君许下了诺言:“找到王亚樵,我们就会立马放掉余立奎,说不定,也会给个专员、厅长一类的大官干干。”
婉君一听,动心了,她和丈夫余立奎追随王亚樵这么多年,过得都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东躲**,从来没过一天安稳的日子。
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岂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事?
想到这里,婉君答应了特务的请求,表示自己会出面寻找王亚樵。
戴笠得知婉君的决定后,非常高兴。
不过,这不是儿戏,能否找到王亚樵关系到整个中统的名声,也关系到戴笠日后的前途。
为了稳住婉君,戴笠亲自与婉君面谈,并一手赠送给婉君10万元巨款,同时,戴笠还许下诺言:“事成之后,奖金数目更为可观。”
但是,此事重大,关系着王亚樵的人身安全,面对重金利诱,婉君也不敢随意透露王亚樵的消息,她想确认一番后,再做决定。
为了确认戴笠的意图,婉君天真地问道:“戴先生,你真的是为了亚樵哥好吗?”
“那还有假?我和亚樵是患难之交,是磕过头的结拜兄弟,他做了**,我也能沾沾光啊”,戴笠信誓旦旦地答道。
婉君听后,深信不疑,当即表示,自己用不了几天就会找到王亚樵的下落。
可是,婉君高兴的太早,她只听进了戴笠的高谈阔论,全然没有注意到戴笠眼中透露出的丝丝杀气。
果然,没过三天,婉君就将王亚樵藏身在广西梧州的消息告诉了戴笠。
戴笠听后,异常兴奋,内心之中马上策划了一个诱捕王亚樵的秘密方案。
这个方案离不开婉君的配合,甚至,戴笠还让她打了头阵。
1936年9月中旬,婉君从**来到梧州,找到了王亚樵,告诉他:“我在**生活困难,我也想来梧州生活。”
王亚樵听后,深信不疑,当即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婉君再次告诉王亚樵:“亚樵哥,我有重要事情与你商量,请你来我住处一趟。”
智者千虑,终有一失。
平日里异常谨慎的王亚樵,接到婉君的邀约后,想都没有想就赶往了婉君的住所。
殊不知,戴笠早已在婉君家周围布下天罗地网,想给“暗杀大王”王亚樵来个瓮中捉鳖。
当毫无防备的王亚樵刚刚踏进婉君的房间时,早已埋伏在门口的特务们突然向他撒了一把石灰,迷住了他的双眼。
在双眼灼热而又看不见的情况下,王亚樵同特务们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可惜,双拳难敌四手。
最终,王亚樵身中5枪,被刺3刀,当场**亡。
心狠手辣的特务们撤退之前,又残忍地用刀剥去王亚樵的脸皮,同时,为了灭口,将余立奎的小妾婉君杀害了。
王亚樵**后,他昔日的手下郑抱真,带着徒弟许志远,买官收殓,将王亚樵安葬在了梧州的倪庄村。
曾让杜月笙、张啸林、黄金荣等上海滩大佬害怕、让**头疼的一代乱世枭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暗杀大王的生涯。
他**后,他的手下去了哪里?
我们先从“刺汪勇士”孙凤鸣说起。
孙凤鸣:化身晨光社记者,行刺汪精卫,比王亚樵**的还要早
1935年11月1日,国民**四届六中全会开场,根据会议安排,开幕式结束后,**、汪精卫等人会与参会的委员们集体合影留念。
眼看拍照的时间快要到了,可是,**迟迟未到。
出于好心的汪精卫,一连两次走进**的休息室,请**出来拍照,均被**拒绝了。
原来,**见张学良、阎锡山等人带保镖来了,他担心有些人浑水摸鱼也进入了会场,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他并不打算出席这次合影。
汪精卫见请不动**,转身就要离去,此时,**开口了,他提醒汪精卫:“我不去,我劝你也不要去。”
汪精卫不听,他一个人去和委员们合影了。
这时,化装成记者的孙凤鸣见刺杀**不成,便退而求第三,从箱式相机里掏出**,朝着汪精卫连开了三枪。
汪精卫应声倒地,身受重伤,拍照现场立刻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场的张静江滚到在地,孔祥熙一头钻到附近一架汽车底下,反观张继反应比较快,他迅速跑到孙凤鸣背后,一把抱住了孙凤鸣。
这时,张学良眼疾手快,一脚踢去,将孙凤鸣手中的短枪踢落在地上。
汪精卫的卫兵朝着孙凤鸣连开三枪,击中了孙凤鸣的胸部,孙凤鸣即刻重重地摔倒在地上。
他被击倒后,卫兵从他身上搜出6角毫洋和作为**用的**烟泡1枚。
其实,孙凤鸣事先准备了3枚**烟泡,另外两枚,他已提前服下。
由此看来,孙凤鸣早已抱定了誓不生还的决心。
国民**当局竭尽全力抢救孙凤鸣,动用的医疗人员、救护设备甚至超过了对汪精卫的救治标准。
他们就是希望从孙凤鸣嘴里了解行刺的背景。
可是,孙凤鸣非常坚强,他在重伤中,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一口咬定:“我是大老粗,我凭良心做事,没什么背景。”
第二天凌晨,孙凤鸣便去世了,年仅30岁。
1987年,孙凤鸣被追认为抗日爱国志士,他家乡的**和**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园;1988年7月,碑园建成,昔日同为王亚樵手下的华克之,此时已经86岁高龄,他亲自赶到徐州,为孙凤鸣主持揭碑仪式,并挥泪写下一首悼念诗:生无私人怨,**因国事非……
华克之:曾被悬赏10万元,1998年去世
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一事引起了轩然**,**虽然没有受伤,但是,他明白孙凤鸣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找到戴笠,要求限期破案。
一时间,南京城中黑云罩日,全程封锁。
很快,特务们逮捕了孙凤鸣的妻子崔正瑶、晨光社的贺坡光、张玉华,以及与晨光社有往来的人;株连到的亲朋好友非常之多。
然而,在这场血雨腥风中,唯独走脱了一名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晨光社社长胡云卿。
戴笠查到,所谓的胡云卿只是一个化名而已,他真实的名字叫华克之,江苏宝应人,但是,无论出动多少人马,无论是掘地三尺,还是顺藤摸瓜,就是抓不到华克之。
一年后,华克之突然出现在**,公开发表了当时刺杀汪精卫的真相。
原来,他是国民**左派,因不满**背叛革命,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晨光通讯社,准备以**记者的身份刺杀**。
未曾想,**非常谨慎,没有出场,只能退而求第三,刺杀了汪精卫。
此文一出,**立即下令追捕华克之,并悬赏重金10万元,大有生要见人、**要见尸之意。
但是,华克之却神秘地消失了,彷佛人世间就没有这个人存在一般。
几年以后,在潘汉年的情报系统里,出现了一位叫张建良的情报奇才,他在上海和**之间神出鬼没,来回折返,一方面刺探敌情,另一方面偷运军火,屡建奇功。
这位张建良便是销声已久的华克之。
1937年,他来到延安,得到了**的接见,随即被派往华南,在李济深和陈铭枢身边工作,做上了延安和华南之间的信使。
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华克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他广泛的人际关系,为我军搜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大量不为人知的贡献。
新**建立后,华克之仍然在情报战线上工作。
1998年,这位传奇人物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96岁,走的时候非常安详。
郑抱真:主动安葬了王亚樵,后来成为合肥的首任市长
郑抱真是安徽合肥人,出生于1897年,与王亚樵是老乡。
1924年,经过大哥郑绍成的介绍,加入了上海“斧头帮”。
两年后,“斧头帮”改为“铁血抗日锄奸团”,郑抱真成为该团的二号人物,负责内外联系、行动谋划以及筹备武器等工作,经常游刃于南京、北平、广州和**等地。
1936年3月,郑抱真、余亚农跟随王亚樵来到了广西梧州。
当年10月,王亚樵被戴笠杀害,郑抱真与其夫人没有逃避,反而是大胆地为王亚樵安排后事,将王亚樵暂时安葬在了广西梧州。
之后,郑抱真回到上海,将夫人和孩子安排在老百姓家中,自己只身一人回到家乡,组织武装力量继续抗日。
1939年,他率队加入新四军,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一年后,被提拔为江北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实现了从传奇侠士到正规军的华丽转身。
1949年1月,合肥解放,郑抱真被安排回到家乡担任合肥市首任市长,后来,又被调任到皖北担任行署副主任,这个头衔相当于副省级。
合肥虽然解放了,但是,百废待兴,在当时还是一个烂摊子、穷摊子,在财政上十分困难。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郑抱真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发行地区性信用公债,让企业、民众购买。
这样一来,不仅迅速解决了当时的金融困难,还促进了物资流通商贸营业。
同时,他还倡导并亲手办起了合作社,在城内开设农民招待所,解决了外地、外乡支前农民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促进了大军渡江的保障工作。
连续没日没夜的工作,郑抱真身体严重透支,最终积劳成疾。
1954年12月,在上海病逝,享年57岁。
余立奎:铁血硬汉,没有出卖王亚樵
余立奎,出生于1889年,安徽合肥东北乡元疃村人,与王亚樵是同乡。
其实,余立奎出生于一个贫寒之家,少年时代,曾在其舅舅家的店铺里帮工,12岁时,外出当兵。
1910年,余立奎毕业于安徽陆军讲武堂,先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
1921年,加入上海“斧头帮”,后来,“斧头帮”改为“铁血锄奸团”,余立奎成了这个团的核心成员,并参与了“刺杀宋子文”、“给日本海军旗舰‘出云’号安装炸弹”等多次行动。
1935年11月,因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一案,余立奎被逮捕入狱,其实,余立奎并没有参与刺杀汪精卫的行动。
国民**当局之所以要抓余立奎,就是因为余立奎与王亚樵关系密切,戴笠想从余立奎嘴中挖到有关王亚樵的藏身地点。
但是,余立奎是条硬汉,任凭特务们百般威逼利诱,他始终不肯透露半个字;只可惜,他的老婆婉君受到特务们的蛊惑,出卖了王亚樵。
后来,余立奎被判处**10年,但是,他一直被关押了13年之久,才被放了出来。
出狱后,余立奎一直处于监视之中,在威逼之下,接受了国民**给他提供的虚职。
1949年春天,**进迫长江,并发起了渡江战役,当时,国民**的人员纷纷南迁,有的去了广州,有的去了**,可是,余立奎没有走,而是设法留了下来。
南京解放后,余立奎也得到了解放,回到了**的怀抱。
1951年,,回到安徽后,余立奎当上了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委员等职务。
1967年,余立奎病逝,享年78岁。
除了这4位得力干将,王亚樵还有余亚农、贺坡光、张玉华等助手,但是,刺汪案发生后,贺坡光和张玉华被判处**刑,至于余亚农,他后来加入民主同盟,帮助**渡江作战,解放后,他担任皖北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皖北行署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至于其他手下,命运各不相同。
原创文章,作者:九贤互联网电脑百科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angguangwei.com/14735.html